推广 热搜: 生铁  建筑材料  企业  山东鲁创  能源  电机  轮胎  矿产  天然气  55589-62-3 

博鳌亚洲论坛闭幕 张平解读十二五纲要

   日期:2011-04-21     评论:0    

4月14-1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今天(4月15日)出席“政策解读十二五规划”分论坛,他表示,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体制改革等。

他还表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包容的发展,是互利共赢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理想的投资场所,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提供商机。欢迎各位参加中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发展,共享中国繁荣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以下为发言全文:

张平:尊敬的主持人何刚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与大家一起就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进行沟通和交流。这里我先就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介绍一些情况,也谈一些看法。中国第十一届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明确了需要紧紧围绕并着力推进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时代的要求,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无论是解决社会中的矛盾,还是解决新问题,都是依靠发展。在中国发展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特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地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应对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张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做到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各位朋友,为了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立足内需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既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未来五年中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功夫。中国占有世界20%的人口,但目前的消费率还不到50%,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建设,都将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巨大的空间。为挖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中国政府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大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的规模,规划提出的目标就是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的达到4000万人以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等消费,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五年内使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由目前的47.5%提高到51.5%;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的总规模能够位居世界的前列。

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还是积极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投资的重点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水利设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社会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要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需求。

(二)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或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需求结构面临深刻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必将对中国部分面向外需的生产能力带来压力或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主动适应国际需求结构变化,加快结构调整。从国内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症结;当前我国又处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城乡居民对消费产品的质量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也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产业的升级,提供质量更好、更能够满足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五年,中国将适应国内外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把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使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船舶、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促进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融合,尽快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力争在五年内使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在国民经济中能够提高4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7%左右。与此同时,要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也是未来五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们将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培育壮大一批新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梯次拓展。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系。这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未来五年,中国将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享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增加财政投入,强化绩效考核,提高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发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未来五年,城乡居民年实际的收入增长达到7%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水平;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切实加强对孤残儿童、孤残老人和各类残疾人的救助和帮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付款说明  |  代理合作  |  注册的好处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