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塑料排水板  招商  电机  塑料排水板价格  排水板厂家  木门  绿化排水板  车库排水板价格  蓄排水板价格  聚乙烯排水板 

2011年中国钢市特征

   日期:2011-03-01    
2010年钢市走势回顾

    2010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钢铁需求保持增长。回顾2010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国内钢材价格涨幅大于国际

    2010 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而国内经济却“一枝独秀”,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相对较为旺盛,使国内钢材价格涨幅大于国际。CRU国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由 2009年末的149.9点上升到10年末的179.7点,上涨29.8点,涨幅19.9%,而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上涨22.6点,涨幅21.4%,高 于国际1.5个百分点。

    二是国内钢材平均价格水平高于上年

    2010 年国内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为118.99点,比上年平均上升16.23点,升幅为15.79%。其中: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22.24点,比上年上升 16.15点,升幅为15.22%;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18.07点,比上年上升17.40点,升幅为17.28%。板材价格升幅超过长材 2.05个百分点。

    

项目

2010年平均

2009年平均

比上年同期升跌

同比%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

118.99

102.76

16.23

15.79

长材价格指数

122.24

106.09

16.15

15.22

板材价格指数

118.07

100.67

17.40

17.28

    三是进口价格上涨而出口价格下跌,使进出口间的价差扩大

    2010 年我国钢材平均进口价格每吨为1218.19美元,较去年同期(1112.37美元/吨)上升105.82美元,升幅9.51%。我国钢材平均出口价格每 吨为863.37美元,较去年同期(908.03美元/吨)下降44.66美元,降幅4.92%。由于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比例仍然较高,每 吨出口价格低于进口354.82美元,较去年同期(204.34美元/吨)扩大150.48美元。

    四是国内市场区域之间价格差异不大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显著提高,钢材资源物流速度加快,区域市场间价格差异不大。以3.0MM热轧板卷价格为例,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年平均价格为 4300元/吨,以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年平均价格为4487元/吨,两者间的价差每吨为187元,差幅为4.35%。在六大区域市场中,华东地区、华北地地区和东北地区钢材价格始终处于低位,而西部地区价格相对较高。
五是全年钢材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2010年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高出现在12月末(128.29点),低价格出现在1月份(109.40点),高低相差18.89点,价格波动幅度17.27%,与2009年(16.54%)水平相差不大。近两年的钢材波动幅度明显变小,这与前几年市场价格大幅震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市场价格相对理性和成熟了许多,可以说是钢厂的流通商共同努力,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果。

    六是全年价格呈波动运行上涨态势

    2010年以来,钢材价格出现了三次较大幅度的波动:

    阶段:持续上涨。在经过2009年4季度的盘整震荡之后,进入2010年,1-4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4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7.54 点,较2009年底上升21.87点,升幅20.70%。其中,长材价格指数130.71点,较2009年底上升22.93 点,升幅21.28%;板材价格指数127.53点,较2009年底上升21.16点,升幅19.89%。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材价格上涨32.72%,板材上涨39.73%,板材涨幅大于长材7个百分点左右。分品种看,中厚板和冷轧产品同比涨幅分别达到45.97%和45.66%,主要受益于在汽车、家电、船舶、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

    1、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4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2%,比1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比去年同期则加快了10.5个百分点。在与钢铁行业联系较紧密的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3%,环比加快1.0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2%,环比加快3.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8%,环比加快1.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也分别增长了23.2% 和18.2%;PMI指数55.7%,连续14个月在50%以上,环比又上升了0.6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钢铁需求旺盛,拉动钢价持续上升。

    2、国内外价差有所扩大,钢材出口有所回升,减轻了国内市场钢材供给压力。国际市场价格连续上升,国内与国际价差有所扩大。4月末,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96.0点,较2009年末上升30.8%,而CSPI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仅上涨20.70%,国际市场价格涨幅比国内高10.1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差扩大,带动出口有所回升。今年1-4月我国净出口粗钢767万吨,而上年同期为净进口25万吨,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3、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钢材价格上升。随着全球钢厂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原料需求也相应增加。在需求的推动下,1-4月份铁矿石和炼焦煤等炼钢原料的现货价格和协议价都快速上涨。4月末,天津港印度63.5%现货矿价格达到1325元/吨,比去年底上涨50.57%,同比上涨 140.19%。与此同时,2 季度铁矿厂和炼焦煤协议价开始采用季度定价模式,并且大幅上涨。淡水河谷和日本各大钢企达成2季度铁矿石协议价大幅上调96.4%达到110美元/吨。其他原料品种也大幅上涨,国内铁精粉价格1188元/吨,比去年底上涨47.39%,同比上涨90.69%;焦炭1848元/吨,比去年底上涨 10.00%,同比上涨32.38%。在成本上涨的背景下,钢厂被迫提高钢材售价,从而推高了钢材价格。

    4、社会资金比较充裕,市场预期较为乐观。2010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65.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8%;狭义货币(M1)余额为 2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1.25%,增幅较去年同期高13.7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6%,社会资金仍比较充裕。

    第二阶段逆转下跌。4月底5月初钢材市场出现全面下滑,并一直持续到7月底。7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 114.04点,较 4月末下跌13.50点,跌幅10.58%。其中,长材价格指数115.56点,跌幅11.56%,其价格水平已低于去年同期;板材价格指数114.08 点,跌幅10.55%。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下跌因素:

    一是需求开始减缓。由于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2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为10.3%,较1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 24.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2%,比上半年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同时在4月份PMI指数达到55.7后,5-7月中国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下降,7月份达到51.7的低点。上述情况表明,国民经济增速减缓对钢材需求增长有所抑制。

    二是国家加强货币信贷管理和房地产调控,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为管好通货膨胀预期,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以及为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加大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工作力度,货币信贷政策更加严格。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6.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月降低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3.65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月降低1.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 余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上月降低0.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43.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增幅比上月降低0.5个百分点;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元,环比大幅减少了1346亿元。由于流动性趋紧,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对后市预期下降,市场出现恐慌心态,致使钢材价格明显回落。

    三是钢铁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供应相对过剩。在阶段钢材市场旺盛、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各个钢铁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5540.3万吨,同比增长27.0%。平均日产粗钢184.68万吨(2010年峰值),将2009年 12份(153.76)增长20.11%,相当于年产粗钢6.74亿吨的水平。粗钢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使后期市场钢材资源供需平衡压力加大。与此同时,许多生产出的钢材转化为库存,更加重了市场供应过剩形势。

    第三阶段震荡上涨阶段。7月底8月初钢材价格触底回升,9月份继续反弹,10月份小幅波动,11-12月国内钢材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的运行态势,钢材价格持续上升。1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8.29点,较7月末上升14.25点,升幅12.50%。其中,长材价格指数 134.75点,升幅16.61%;板材价格指数124.52点,升幅9.15%,低于长材7.46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钢材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的运行态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用钢行业增速有所加快,拉动钢材需求增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201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为53.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该PMI指数自去年8月起连续4个月上升,虽然在2010年后一个月出现了回落,但总指数仍在50以上,反映了制造业整体态势在继续扩张,只是扩张的步伐略有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和用钢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拉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保持增长。

    二是钢铁生产下降,粗钢日产低速增长,资源供应压力有所缓解。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后一年,为如期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均加大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工作力度,使钢铁生产呈低速增长态势。据统计,8-12月份,全国日产粗钢在159-170万吨之间徘徊,其中9月份日产粗钢 159.82万吨(年内低值,相当于年交粗钢5.8亿吨水平),同高的4月份粗钢日产水平 184.68万吨相比,下降了15.56%;10月日产生铁151.03 万吨,较峰值(4月份172.08万吨)下降12.23%;10日产钢材(含重复材)210.62万吨,较峰值(4月份230.36万吨)环比下降 8.57%。8-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32%、 12.74%、10.69%、10.12%和9.26%,由此可见,粗钢生产同比增速呈低速增长态势,国内市场钢材资源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缓解。

    三是成本推动型较为明显。12月份,我国进口印度63.5%品位铁矿石平均现货价格为1290元/吨,较7月末上涨170元 /吨,涨幅为15.18%;国产铁精粉价格1233元/吨,涨幅26.33%;冶金焦涨幅14.22%。铁矿石、冶金焦、炼焦煤和废钢等原燃材料价格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尤其明显,据海关统计,12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为146.12美元/吨,同比上涨了68.71%,大于钢材(21.41%)47.30个百分点。
2011年钢材市场展望:

    需求增加、成本推动使钢材价格有所上升,但高企的原燃材料价格和各项费用增加影响了利润增长,2011年钢铁行业将继续呈现高成本、高价格、低效益的运行态势。

    一、通胀压力和资源、能源价格上涨,钢铁生产仍处于高成本运行区间

    首 先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强调应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更大作为,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建设反映市 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说到底,推动这项改革主要途径就是提高资源价格水平,资源类产品价格将呈长期上涨趋势。再次, 我们还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威胁。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断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动力,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经济增长对能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需求 将逐步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攀升趋势难以改变,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不会消失。据内部人士处获悉,三大矿山之一的必和必拓向钢厂发出了铁矿石新报价, 由1月份的155美元/吨上涨至168美元/吨(离岸价)。如果按照澳大利亚到中国平均海运费7美元/吨计算,矿石到岸价格将达175美元/吨。此外,节 能减排、治理污染将增加成本开支,税赋、资金、人工成本也呈上升趋势。受成本推动,2011年钢铁行业将面临“高成本、高价格、低利润”的运行格局。

    二、国内市场需求趋升,我国钢铁生产保持增长

    2 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3826亿元的安排方案。具体来看,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将达到 1397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将投入552亿元,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投入预算为449亿元,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将投资 615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是275亿元,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仅为225亿元。其中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保障性 住房建设加快,将成为钢材需求亮点。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11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家电、钢铁等行业将 依次进入行业景气上行期。汽车行业将由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计量经济模型预 测显示,行业销量将由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预计全年汽车销售量可能达到 2000万辆,比上年增长11%左右。家电行业将维持适度增长状态。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相关政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销量仍将持续高 速增长,农村市场仍然潜力巨大。从总体上看,明年市场需求仍较旺盛。预计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在6.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4.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 6.32亿吨左右,同比增加3000万吨左右,增长5%。

    三、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将对钢铁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2010 年钢材社会库存一直维持高位,但钢材价格总体上仍然呈现上涨态势,除了成本增加抬高钢材价格的底部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的需求支撑了库存。为抑制流动性 过剩和通胀预期,中央明确提出2011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采取加息和提高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控制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在高烧 不退的通胀预期下,央行“出手”频率明显加快。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2011年2 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达到3.0%和6.06%。央行18日晚又宣布,从本月24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优 选法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9.5%,创历史新高。这距离上一次公告加自己 仅相隔9天。业内认为,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是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货币信贷的压力也是促成内行加息后紧接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 因,此次上调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500亿元左右。预计2011年连续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钢铁企业的现金流动将经受考验。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付款说明  |  代理合作  |  注册的好处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0017211号-19